《澳門語言學刊》2022年第2期 文章預覽

提 要:“奈X何”是漢語的常用構式,它產生於先秦兩漢時期,沿用至今。唐詩中“奈X何”中的“X”可以是代詞,也可以是名詞、兼類詞,還可以是短語。因此,“奈X何”中的“X”既指稱人,也指稱社會現象、事件事態、自然環境、思想感情等。在實際運用中,“奈X何” 構式有多種擴展形式,具有很強的語用功能。
關鍵詞:唐詩  奈X何  構式
Key words:  the Tang Poetry;  Nai X He;  Construction

附件下載:唐詩中的“奈X何”構式.pdf

提 要: 臺師大藏鈔本韻書《音韻雜抄》屬音韻學家趙蔭棠的近代音藏書,該書以韻圖為主, 並摘錄歌訣,其音系至今未有相關討論。我們發現,該書包括三個語音層次,其主體為二十一聲母、三十七韻母、陰陽上去四聲的清代北方官話方言音系。存在[-m]韻尾已經消失、 [n-][l-]混淆、曾梗合攝、舌尖母音產生、濁音清化、個別韻舌面顎化音產生、入聲消失,中古鐸藥覺韻文白異讀並存、[ɤ]韻母產生、捲舌聲母後顎化介音消失等現象。該書忠實記錄了現代漢語[ɤ]韻母產生的演變途徑,即牙喉音[-k]尾入聲字——[ie]型韻母(車 遮韻)——[ei][-ai]、[o]型韻母(歌戈韻)的演變順序,顯示[ie]型韻母(車遮韻) 最晚在此時已讀為[ɤ]。《雜抄》韻圖中存在大量重出字,通常在兩個(或三個)介音不同的韻、相同的聲母位或同韻不同聲母位出現。作者用成組的重出字努力調和韻圖與實際語音音系之間的矛盾,間接顯示捲舌聲母後顎化介音消失、零聲母擴大化等語音現象。該書同時包含泥來母混淆,部分韻[f-][h-]混淆讀為[h-],中古止蟹遇攝混淆等其他方言層次。從其派入平聲的入聲字看,該書的北方官話反映了膠遼官話青萊片的語音特點,作者可能為山東諸城、五蓮一帶人士。
關鍵詞:《音韻雜抄》 語音系統  北方官話方言  近代  膠遼官話
Key words: Manuscript;  Voice system;  Northern Mandarin dialect;  Qing Dynasty; Jiaoliao Mandarin

附件下載: 論鈔本韻書《音韻雜抄》所記錄的一種代北方官話方言.pdf

提 要:本文以語保工程項目全國範圍內新派和老派單字音調查材料為數據,以測試方言測量學能否抵抗社會變異的干擾,呈現底層的語言地理結構。在通過二項式分佈檢驗確定新派和老派單字音數據存在顯著差異的前提下,我們分別計算新派和老派數據集的語言距離,通過相關分析、降維分析,以及普通話、中古音、上古音等參照係,著重比較了新派、老派單字音地理分佈的差異。我們發現方言測量學的集成數據分析法具有良好的穩定性。
關鍵詞:漢語方言  方言地理學  方言測量學  地理語言學
Key words: Chinese dialects;  dialect geography;  dialectometry;  geolinguistics

附件下載:方言測量學方法的穩定性檢驗.pdf

提 要:現代漢語中“名詞 + 們”的使用受到語法語義的限制,這些限制對於成人母語者來說容易掌握。對於兒童來講,則不然。這裡有兩個問題:一是兒童是否跟成人一樣掌握“名詞 + 們” 的使用限制?二是兒童如何掌握“名詞 + 們”的使用限制?圍繞着這兩個問題,本文調查了 9 名3 ~ 6歲以普通話為母語的兒童對“名詞 + 們”使用規則的掌握情況。實驗結果顯示:三歲的兒童已經能夠掌握規則一,四歲及以上兒童除了掌握規則一之外,還掌握了規則二和規則三。 本研究還利用 CHILDES 網站的語料庫,顯示兒童所接受的有關“名詞 + 們”語法語義限制的輸入是貧乏的。在這種刺激貧乏的情況下,兒童已經能夠較好地掌握“名詞 + 們”的使用規則, 這說明兒童具有天生的語言能力,這是普遍語法(Universal Grammar,UG)的一部分,是人類的生物屬性(biological endowment)。
關鍵詞:名詞 + 們  複數語素  數量詞共現  無生名詞  兒童語言習得
Key words: N – men; plural morpheme; co-occurrence with Num + CL; inanimate nouns; child language acquisition

附件下載:從語言習得看“名詞+們”使用規律與限制.pdf

提 要:在湘西苗語中,形容詞 A 可帶名詞短語 NP 做賓語,這樣的結構違背了形容詞無法給賓語賦格的普遍規律,是苗語語法研究中的一大難點。本文在輕動詞理論框架下,提出在表使動、施動的“A+NP”結構中,A 的前面隱含了表使動、施動等及物性意義的輕動詞;在表差比的“A+NP”結構中,A 的前面具有顯性的表比較意義的輕動詞。輕動詞理論不僅能解釋湘西苗語述賓式“A+NP”結構中 A 和 NP 之間的語義關係,也能解釋該結構中 NP 的賓格是如何獲得的。
關鍵詞:湘西苗語  輕動詞理論  “A+NP”結構  形容詞
Key words: Xiangxi Miao language; light verb theory; “A+NP” construction; adjective

附件下載:湘西苗語的述賓式“A+NP”結構及相關語法理論.pdf

提 要:“還是”是選擇問句和正反問句的分水嶺,能添加“還是”的問句屬於選擇問句,不能添加“還是”的問句則是正反問句。正反問句通過詞彙重疊構成,實際上並沒有違反“介詞懸空”和“詞語自主律”原則。而“還是”選擇問句則是利用“添加”語法操作添加一個新的疑問焦點從而構成的疑問句。“還是”是焦點標記,並兼有連接功能。選擇問句中“還是”的使用不是強制性的,使用“還是”有強調疑問焦點的作用。在網絡中,存在特殊的選擇問句的用法,但在語法和語義上與普通話中的“還是”選擇問句一致,只是語用上的創新。

關鍵詞:選擇問句  正反問句  還是  焦點標記  語言特區
Key words: Alternative question; A-not-A question; haishi; focus marker; Special Linguistic Zone

附件下載:“還是”選擇問句及其在網絡語言特區中的語用創新.pdf

提 要:網絡語言特區作為語言特區的主要類型,是語言創新和演變的重要源泉。網絡語言特區中的“NP 了”結構看似由名詞性成分加上“了”直接充當謂語的現象可以用謂詞性空語類來解釋。“NP 了”的句法結構是“[VP [V ECp] NP 了 ]”,結構中省略的動詞表現為謂詞性空語類的形式。“NP 了”結構是在語言的經濟原則驅動下,網絡語言特區的運用平臺是它出現的可能性,漢語句子中心(Ic)的“謂素”特徵則把這種可能性變成了現實性。在普遍語法原則的理論基礎上,網絡語言特區中“NP 了”結構是對漢語具體語法規則的突破與創新,從而顯示了語言使用的創新性,體現了語言特區理論的偉大應用價值。
關鍵詞:語言特區  NP 了  謂詞性空語類
Key words: Special Linguistic Zone; NP-le; Predicative Empty Category

附件下載:從網絡語言特區再議“NP 了”的性質 .pdf

提 要:“破防”成為當下的網絡熱詞,並頻繁登錄各大媒體頭條和網絡熱搜。本文嘗試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來分析該詞,並從 CCL 語料庫和百度、新浪的互聯網平臺中檢索例句,發現“破防”的語義和用法發生了變化,其詞義轉變可以通過隱喻機制和隱喻的心理相似性以及不同語境的影響來解釋。流行緣由則通過群體認知、修辭需要和時代發展背景三個方面來探究。 
關鍵詞:隱喻機制 網絡流行語 概念隱喻
Key words: metaphorical mechanism; internet buzzword; conceptual metaphor

附件下載:網絡流行語“破防”的語義轉變和隱喻機制.pdf

提 要:時下,“仙人跳”一詞正逐漸成為網絡詞彙的流量擔當。從現有文獻來看,該詞實為舊詞新用,而非新詞新語。其最早出現的年代大約是明代,清代開始發生詞彙化,民國為蘇、滬一帶的流行語,今全國各地均有使用。“仙人跳”在詞彙化進程中,經歷了由主謂短語 / 狀中短語演化為一個名詞的過程,穩固的語義三角關係使得該詞歷經兩百餘年依然具有不竭的生命力,而現代漢語中新興的用法再次激活語言密碼,讓該詞成為人們語言生活的熱詞。認知上的心理組塊促使“仙人跳”發生詞彙化,隱-轉喻機制促進語義的凝固,重新分析改變了底層結構,重複機制推進詞彙化進程。
關鍵詞:“仙人跳” 演變  詞彙化  機制
Key words: “Xian Ren Tiao”; Changes; Lexicalization; Mechanism

附件下載:“仙人跳”的演變及其詞彙化.pdf

提 要:語音形式是一直存在於幾經修改的生成語法理論框架中的模組,是生成語法中最“具體”的表達式。語音形式的操作被用來解釋一些特殊現象,其中刪除操作使用最為廣泛,主要集中在對省略現象的分析上,語音形式內容和操作因此不斷擴充,提升了生成語法的解釋力。但是關於語音形式的專題研究非常少見,學界對於語音形式的瞭解與論證尚不充分,更多的是直接使用語音形式的操作來解釋語言事實,過度地使用語音形式操作實際上只是將問題轉換為技術描述,並非真正的解決方案。本文總覽採用語音形式刪除手段來解釋的各類漢語現象,通過介紹學者的基本觀點及爭論對目前語音形式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評,以期促進學界對語音形式進一步的研究。
關鍵詞:語音形式刪除 省略 假空缺句 同音同形刪除
Key words: Phonetic Form deletion; Ellipsis; Pseudo-gapping; Haplology

附件下載:語音形式刪除的漢語研究綜述 .pdf

《澳門語言學刊》2022年第1期 文章預覽

提 要:本文討論了新化方言中的前置型話題標記“你個” 和“以個”的句類分佈,說明了新化方言的前置型話題標記不存在沒有句類限制。“你個”和“以個”能與後置型話題標記“嗒”共現,零話題結構“你個嗒”和“以個嗒”有形成話語標記的趨勢。話題標記“你個”和“以個”由指示代詞虛化而來,所以二者受“語義滯留”現象的影響,根據話題與說話人之間距離遠近的不同,分佈情況會有明顯的差異,這體現出“你個 / 以個”的主觀凸顯功能。本文還另外考察了十一個湖南方言點,發現在湖南方言中指示詞演變成話題標記是一種普遍現象。根據上述研究,本文意在說明話題在漢語中具有基礎且重要的地位,可以將話題置於句法層面,重新審視和構
建漢語的語法體系。
關鍵詞:新化方言 前置型 話題標記 句類限制 指示代詞
Key words: Xinhua dialect; prepositional type; topic marker; sentence type restriction; demonstrative

附件下載:湖南新化方言的前置型話題標記“你個”和“以個”.pdf

提 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明清時期的話題終結標記“不提”。它是白話小說特有的敘事手段,有著特定的話語功能,如表示對某一話題的終止,加強語篇的局部連貫,將某些語言成分標記為話題,表達虛擬互動和對聽者認知關照等。話題標記“不提”源自“言說”義的“題”,在講說体小說中語用化而成。“不提”有句首和句尾兩種分佈形式,基本功能一致,但結構形式、所標引的話題性質以及虛化程度等稍有差異。“休題”和“少提”是與“不提”同時期的兩個變體,因源始結構的不同而造成了使用上的細微區別。
關鍵詞:話題標記 不提 語用化
Key words: the topic marker ; BuTi ; Pragmatization

附件下載:作為明清小說敘事套語的話題終結標記 “不提”研究.pdf

提 要:北方方言詞彙是漢民族共同語詞彙的主要來源,與漢民族共同語詞彙有著普遍性的密切聯繫。從北方方言的角度出發觀察某些常用詞典中民族共同語詞語的注音、釋義、詞性標注等,往往能使我們對其中一些詞語的理解更加準確、全面。文章以北方方言為提出問題的出發點或依據,討論了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夠嗆 / 夠戧”中哪個應是正確詞形的問題;二是“頭婚、二婚”等詞語的詞性問題;三是“老實巴交、備 / 背不住”當中“交”“備 / 背”本字的問題。
關鍵詞:北方方言 觀察角度 《現漢》《規範詞典》 “夠戧”“老實巴交”等
Key words: northern dialect; observation angle;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Normative Dictionary ; “gòuqiàng”(夠戧), “lǎoshíbājiāo”(老實巴交)etc.

附件下載:從方言角度觀察《現漢》《規範詞典》 釋義三則.pdf

提 要:不同類型的反義形容詞對假性比較級具有不同的適應性,其內部差異主要表現在:“長短”類反義詞的適應性為 100%,即這類詞都可以進入假性比較級;“冷熱”類反義詞的適應性為 0%,即這類詞都不能進入假性比較級;“好壞”類反義詞的適應性為 50%,其中“好”類詞(積極成分)可以進入假性比較級,而“壞”類詞(消極成分)不能進入假性比較級。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形容詞量級特徵角度并利用量級分佈圖,解釋了產生這種差異性的原因在於形容詞量級的邊界性。
關鍵詞:反義形容詞 假性比較級 量級特徵 邊界性
Key words: antonymous adjectives; pseudo-comparative; quantative feature; semantic boundary

附件下載:反義形容詞對假性比較級的適應性差異及其成因.pdf

提 要:機器翻譯是計算語言學的重要領域之一,融合了計算機科學、語言學、統計學等多門學科,已經走過了六十多年的歷程。本文以基於同步約束語法的中葡翻譯系統PCT 為研究對象,展示了時間方位短語語法規則在機器翻譯後處理中的應用,並通過BLEU 評測證實其有效性。我們認為,語言學研究和規則的制定構成優化機器翻譯的重要路徑,對計算語言學的發展亦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計算語言學 機器翻譯 規則 中葡翻譯 同步約束語法
Key words: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machine translation; rules; Chinese-Portuguese translation; Constraint Synchronous Grammar

附件下載:時間方位短語語法規則在中葡機器翻譯後處理中的應用.pdf

提 要:本文釐清了類詞綴“非 / 無”各自構成的詞彙性單位的結構層次,認為“非 / 無”可粘附的單位是緊鄰其後的單音節或雙音節“詞”,而非“詞組”,且整體構成的雙音節或三音節詞基本功能類似“屬性詞”。“非 / 無”在構詞中體現結構義,“非”表示“不屬於某種範圍”,“無”表示“沒有 / 不發生某個事件行為”。本研究為“非 / 無”
在中文信息處理中的切分和標註以及“非 / 無”的詞典釋義均提供了新的理論論據和操作方法。
關鍵詞:類詞綴 結構層次 結構義 中文信息處理 詞典釋義
Key words: affixoids; structural hierarchy; structural meaning; Chine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ictionary interpretation

附件下載:類詞綴“非”“無”的特性與中文信息處理 及詞典釋義的相關問題.pdf

提 要:本文對比分析了漢英詩歌語序變異類型的共性和差異。研究表明詩歌中的語序變異現象主要是韻律制約、焦點表達的需要和“陌生化”要求等語用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在語序類型學的視角下進行考察,這些語序變異現象看似極度任性,卻始終限制在人類語言的語序參數選擇範圍之內,所有的語序變異類型本質上都是在人類語言能力及其認知機制所允准的範圍內重新做出選擇的結果。
關鍵詞:語序變異 韻律制約 焦點表達 陌生化 語序類型學
Key words: word order variation;prosody restriction;focus expression; defamiliarization; word order typology

附件下載:漢英詩歌語序變異類型的比較研究 .pdf

提 要:網絡平台是重要的語言特區,其詞類活用的情況比常規語言環境中的要複雜許多。在網絡語言中,詞類活用的範疇不再限於名詞、動詞、形容詞,而是擴展至數詞和擬聲詞;詞類功能的游離也更為自由,名動形之間可以自由轉變,數詞和擬聲詞向名動形單向游離。語義關聯、情境關聯和語音關聯是網絡環境中詞類活用的條件。對語言中構式的理解和認知是網絡語言詞類活用的基礎,語言使用者對構式整體義的理解優先於成分義,並由此觸發對相關語言項語義和功能的重新分析。此外,語言使用者對語言表述簡約化、畫面感和陌生感的追求是詞類活用創新的語用動因。
關鍵詞:語言特區 網絡語言 詞類活用 構式認知
Key words: special linguistic zone; internet language; word-class conversion; constructive cognition

附件下載:語言特區視野下的網絡語言詞類活用研究.pdf

提 要:網絡平臺是語言特區的三大類型之一,網絡新成語是網絡語言特區裏的“特區”。它起源於網絡,在網上流行,並輻射到傳統媒介,滲透到現實生活之中,它有固定的意義,一般皆為四字格,為人們所習用。網絡新成語在很大程度上突破常規語言規則約束,在語音、形態、語法、語義、語用等方面都有很多偏離現代漢語規範的地方。相比傳統成語,網絡新成語無論在產生、形式、特徵,還是應用前景上,都有諸多不同,網絡新成語很多是小句縮略而成,結構不及傳統成語美觀勻稱典雅,接受度不一,要走向成熟和穩定,還得經歷時間和實踐的嚴峻考驗。
關鍵詞:語言特區 成語 網絡新成語 縮略 模因
Key words: special linguistic zone; idioms; the new idioms on the internet; abbreviation; meme

附件下載:語言特區裏的網絡新成語.pdf

提 要: 清末民初國音的建構為中國現代漢語共同語的建立奠定了科學的建構理念與音系模式。目前學界對清末民初國音史研究的一些關鍵性的問題仍然討論不足或者沒有討論清楚。立足史實,我們重新梳理了清末民初國音的建構與修訂史,國音實際上發生了三次修訂:1913 年讀書正音;1918 年北京官音;1924 年北京音。每次修訂的代表人物分別為:章太炎;胡適;張士一。國語的建構理念與音系模式最早形成於清末而不是民初。
關鍵詞:清末民初 國音 建構理念 音系模式
Key words: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Guoyin; construction concept; phonological mode

附件下載:清末民初國音的建构理念與音系模式.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