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語言學研究中心Centre for Linguistics
Slide
Centre for Linguistics
語言學研究中心
29 08, 2023

語言學學術講座《構式語法的基本論題、研究路徑 和體系建構》

2023-08-29T10:53:30+08:00

漢語意合條件句的若干問題 講座提要: 語言學的理論目標是理解人類的語言能力和語言行為,並基於語言系統的運作方式探究人類理解世界的認知基礎興機制。構式語法學也是探索這種目標標的理論範式之一。本講座從構式語法知識觀出發,探討哪些知識會成為其研究論題,學界如何探究這些論題,如何從學科建設的角度認識構式語法知識體系。構式語法的語法是大語法,既包括傳統所言的句法和詞法,還包括音法(包括音系、韻律)、義法、用法。其基本論題可以從原理性論題、運作性論題、視角性論題三個方面來認識;其研究路徑可以從當前普遍呈現的研究路徑和體現拓展趨勢的研究路徑來認識;其體系建構可以從探求原理、建構機制、挖掘特徵、建立學科等方面來認識。構式語法研究,除了做出(語言學內的)“ 構式”的學問,還可做出跨學科、跨領域的“ 構式+”,和“+構式”的學問,由此還可進一步探求構式語法研究的科學意義和哲學基礎。 主講人:施春宏教授,北京語言大學語言科學院教授,澳門大學人文學院訪問教授,《語言教學興研究》主編。研究領域涉及漢語語言學、理論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近年著力從事構式語法、語體語法、漢語詞法學、語言習得與教學的理論與應用探索,並積極開展語言學前沿思想和成果的教學轉化興科學普及工作。倡導互動構式語法研究範式,參輿構建面向二語教學的結構•功能•語境“三一語法”理論框架。獨撰和參撰專著、教材及工具書20餘部,發表語法學、語義學、詞彙學、理論語言學、規範語言學、語言習得、語言教學箏相關領域學術論文130餘篇,以及語言學隨筆80餘篇、譯文数篇。目前作為首席專家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基於漢語特徵的多元語法理論探索(多卷本》。 講座時間:2023年8月30日(星期三) 20:30-22: 00 講座地點:澳門大學E21a-3118

語言學學術講座《構式語法的基本論題、研究路徑 和體系建構》2023-08-29T10:53:30+08:00
29 08, 2023

中國語言文學系嘉賓講座《語言連續統十例》

2023-08-29T10:48:19+08:00

語言連續統十例 講座提要: 客觀世界到處存在連續統。連續統的分析可以具有更爲簡明的形式和更爲普遍的意義。原型範疇理論把具有更多共同特徵的成員定爲中心成員,所有成員具有家族相似性。量子邏輯把經典邏輯的排中律修正爲含中律,給我們以新的思維方式。本文列舉語言中的十種連續統:1、語言相似度連續統;2、漢語詞與非詞連續統; 3、語詞生命度連續統;4、交際壓力度連續統;5、語句焦點連續統;6、元音-輔音連續統;7、發聲類型連續統;8、語音鼻化連續統;9、兒化韵連續統;10、輕聲字音連續統。連續統是學術觀念和研究方法的更新,對於語言的共時和歷時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 主講人:石鋒教授 ,南開大學語言所名譽所長。《南開語言學刊》名譽主編和《實驗語言學》名譽主編,《中國語言學報(JCL)》副主編,LINGUA編委。國際中國語言學會會長。教育部國家普通話審音委員會委員。研究領域爲實驗語言學、語言演化、語言接觸與語言習得。論著或編著《語音格局—語音學與音系學的交匯點》《語調格局—實驗語言學的奠基石》《聽感格局—漢語語音聽感特徵初探》《韵律格局—語音和語義、語法、語用的結合》《秋葉集》《銀齡集》等 20 餘種。譯著(合譯)趙元任《連續性:方法論的研究》,拉波夫《語言變化原理:內部因素》《語言變化原理:社會因素》《語言變化原理:認知和文化因素》,王士元《語言的探索》。在國內外發表論文 260 餘篇。石鋒提倡語言學者走進社會,走進田野,走進實驗室,把語言學建立在科學的客觀實證基礎上。 講座時間:2023.08.30(星期三 WED)19:00 地點 Venue: E21-3118/騰訊會議:225-041-343

中國語言文學系嘉賓講座《語言連續統十例》2023-08-29T10:48:19+08:00
12 08, 2023

《中國語言學報》(JCL)創刊50周年 中國語言學學術研討會 — 暨澳門編輯部啟用發佈會

2023-08-12T18:42:33+08:00

《中國語言學報》(JCL)創刊50周年 中國語言學學術研討會 --- 暨澳門編輯部啟用發佈會 為慶賀《中國語言學報》(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創刊五十周年,澳門大學人文學院於2023年8月7日舉辦中國語言學學術研討會,同時借此機會正式啟用該刊澳門編輯部。學報的榮譽主編、主編、副主編以及其他編輯委員會成員、特邀嘉賓和袁毓林教授、李德鳳教授、張健教授、Andrew Moody教授、Joao Veloso教授等澳大相關師生出席了是項意義非凡的學術活動。 《中國語言學報》由著名語言學家王士元教授于1973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創辦。歷經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凝結著幾代語言學家的智慧和心血,她已經是英語世界中國語言學領域最重要的學術平臺。學報最近根據自身發展需要決定設立澳門編輯部,並邀請澳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徐杰教授擔任聯席主編,以加強編輯團隊的力量。在7日上午的開幕式上,澳門大學學術副校長、代校長許敬文講座教授致歡迎詞時簡要介紹了澳大的教學研究特色以及語言學科近年的新發展,並在掌聲雷動中宣佈中國語言學學術研討會暨澳門編輯部啟用發佈會正式開始。許校長特別強調,《中國語言學報》澳門編輯部的設立無論是對澳大語言學科還是對刊物本身無疑都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中國語言學報》創刊人、榮譽主編王士元先生隨後致辭,他深情地回顧學報的誕生及其半個世紀的精彩往事和發展歷程。他諄諄囑託、殷殷期望學報能夠在中國語言研究貢獻世界語言學事業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本次中國語言學學術研討會特別邀請了五位海內外的著名學者帶來了當代中國語言前沿研究不同領域的主旨報告。首先,副主編沈鐘偉教授討論了王士元先生早年提出的影響深遠的“詞彙擴散”理論及其新近的發展。李亞非教授以“句法現象的跨學科研究”為題作線上報告,同時鼓勵大家積極向《中國語言學報》“Insight”欄目投稿。副主編石鋒教授報告了趙元任先生宣導的連續性思維範式和方法,並進行了細緻的梳理及評述。彭剛教授報告了如何使用當代技術手段探秘大腦如何進行語言加工,以透視和解釋語言現象,豐富和發展語言學理論。洪波教授線上報告了語法化研究領域近年趨勢和進展。 主旨報告之後,《中國語言學報》 聯席主編馮勝利教授、葉彩燕教授(線上)和徐杰教授以及編輯部工作人員向編委彙報了近年來的相關工作以及每年出刊兩期改為三期,香港中文大學編輯部改為聯絡處等政策調整。同時向多年來給予《中國語言學報》支援和鼓勵的眾多語言學界前輩、同道、作者和審稿人以及廣大讀者致以最衷心的感謝!自由討論階段,曹茜蕾教授、貝羅貝教授(線上)、嚴翼相教授、孔江平教授、袁振教授、李麗青教授、周薦教授、朱慶之教授、施向東教授、冉啟斌教授、意西微薩.阿錯教授以及吳一豐老師等學者先後圍繞中國語言學領域當今一些熱點議題以及《中國語言學報》的未來發展暢所欲言,獻計獻策。場面溫馨、氣氛熱烈。 研討會結束後,與會嘉賓與澳大師生移步來到語言學研究中心,在祥和喜慶的氛圍中共同見證了《中國語言學報》澳門編輯部的正式啟用。已經走過半個世紀的《中國語言學報》滿載著創辦人王士元先生、海內外語言學屆同道以及澳大領導及師生的殷切期盼和衷心祝福,重新起航、再創輝煌,向著下一個五十年,一百年!

《中國語言學報》(JCL)創刊50周年 中國語言學學術研討會 — 暨澳門編輯部啟用發佈會2023-08-12T18:42:33+08:00
12 08, 2023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50th Anniversary Symposium on Chinese Linguistics —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Macao Editorial Office

2023-08-15T15:45:34+08:00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50th Anniversary Symposium on  Chinese Linguistics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Macao Editorial Office To celebrate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JCL), the Faculty of Arts and Humanit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Macau held a Symposium on Chinese Linguistics on August 7, 2023. At the same time, the Macao editorial office of the Journal was officially launched. The honorary editor, editors, co-editors, and other members of the editorial board, along with invited guests and professors Yuan Yulin, Li Defeng, Zhang Jian, Andrew Moody, Joao Veloso among many other relevant staff and student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acau, attended this significant academic event.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was founded by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50th Anniversary Symposium on Chinese Linguistics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Macao Editorial Office2023-08-15T15:45:34+08:00
14 06, 2023

《澳門語言學刊》2023年第1期文章預覽

2023-07-03T13:18:57+08:00

《澳門語言學刊》2023年第1期 文章預覽 提 要: 提 要:漢語韻律語法在 30 年來的發展中不斷深入和完善,不僅在原理的發掘上,而且在結構的溯源上,均有一些新的突破。本文從結構的核心屬性、節奏的生物原理、音步的自然本質、重音的語體類型等幾個方面,審視韻律語法的理論構建與實踐成果。 關鍵詞:韻律語法;核心公理;生理節律;自然音步;詞著音 Key words: Prosodic Grammar; Head-Axiom; Bio-Prosody; Natural Footing; Word Prominence 附件下載:韻律語法近年來的幾個重要發展 提 要:倘若以 Greenberg(1963)為現代語言類型學的開端,現代語言類型學的研究已走過了近 60 年。語言類型學在今天的語言研究中早已不是新鮮的術語,不僅如此,語言類型學融入了不同理論框架的語言研究中,甚至是不同研究陣營的功能主義語言學與生成語法。本文為兩位不同研究背景的語言工作者對於語言類型學是怎樣一門研究的談話錄,旨在展示不同的研究範式下如何理解語言類型學。 關鍵詞:語言類型學;功能語言學;生成語法 Key words: Linguistic Typology; Functional Linguistics; Generative Grammar 附件下載:語言類型學對談.pdf 附件下載: 方梅、樂耀、方迪|互動語言學三人談.pdf 提 要:通常情況下,容實條件句的前件和後件的真假在語境中都處於不確定的狀態。本文主要關注語境中後件為真的條件句。這類條件句在語用上和語義上各產生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語用上,如果一個語句已經在一個語境中為真,為什麼我們還會在這個語境中說以這個語句為後件的條件句?語義上,這類條件句的真值條件是什麼?根據經典的條件句語義理論,後件為真的條件句為真,但語境中後件為真的條件句並非都是真的。對於語境中後件為真的條件句,本文主要做了兩方面的工作。首先,對這類條件句的語用和語義進行了直觀的分析。本文認為:它們主要用在皮爾士意義上的溯因推理中,它們的真值條件涉及從語境中去除信息。其次,為這類條件句構造了形式語義。 關鍵詞:語境;條件句;後件為真;溯因;動態語義 Key words:contexts; conditionals; true consequence; abduction; dynamic semantics 附件下載:語境中後件為真式條件句的語用和語義.pdf 提 要:“比得 X 是 Y”是江西贛州方言中一個典型的差比評價構式,通過引進一個量級更高的比較對象來否定比較主體的極值特徵,具有隱性否定意義。文章考察了“比得 X 是 Y”構式在對話語境中的鏈接功能、構式壓制、反預期的語用功能,同時從古漢語“疑問詞 + 比(得)”反問形式的演化來推導“比得 X 是 Y”構式形成的理據。 關鍵詞:“比得 X 是 Y”;構式;隱性否定;反預期 Key words: “Bi de X shi Y”; Construction; Implicit negation; Anti expectation 附件下載:贛州方言的差比評價構式“比得 X 是 Y” 提 要:漢語否定極項與情態算子的互動情況十分複雜,本文在對情態算子進行分類的基礎上,分析極項在不同的句法位置與不同情態詞的互動情況。文章選取了典型的認識情態詞“可能”“應該 1”“一定”和道義情態詞“可以”“應該 2”“必須”,探究極項“任何”和“什麼”在各種情態句中的分佈異同及其允准機制。其中,表存在的認識情態詞“可能”和表允許的道義情態詞“可以”轄域內極項“任何”的允准問題是本文聚焦的核心問題。通過引入任選效應,本文論證了“可能”和“可以”的轄域是向下衍推的語言環境,因而允准了極項“任何”,並借用可能世界語義學給出了相關的形式化描寫。此外,本文還在向下衍推方案的框架內,對“都”對極項的允准、量詞對極項“什麼”的允准以及法律法規相關語境對“任何”的允准等問題作出了回答。 關鍵詞:否定極項;情態詞;向下衍推;可能世界;任選效應 Key words: negative polarity items; modals; downward entailing; possible world; free choice effect 附件下載:情態句中極項“任何”和“什麼”+的允准機制.pdf 提

《澳門語言學刊》2023年第1期文章預覽2023-07-03T13:18:57+08:00
10 05, 2023

鏡海語言學社的舊一年

2023-05-18T20:22:13+08:00

鏡海語言學社的舊一年 2023年5月4日晚上,鏡海語言學社(Macao Linguistics Club)第66期學術沙龍于E21人文學院“中文之家”順利結束。在澳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徐傑教授和中文系系主任袁毓林教授的見證下,中文系陳忠教授代表學社為本學年社長博士生周潔和新學年社長博士生叢冠良舉行新老交接儀式,至此本學年系列學術沙龍圓滿落幕。 “鏡海語言學沙龍”是鏡海語言學社承辦的重要學術活動。自2014年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園啟用以來,該活動已經從萌芽到成長,在近幾年逐漸發展成為澳門大學語言學專業不可或缺的學術活動,為師生搭建了一個教學相長、交流互動的學術平臺,創造出良好的學術氛圍,激發了學生對知識和學術的探索熱情。該沙龍活動結合線上和線下兩種模式,以線下為主。主要面向語言學專業相關師生,同時歡迎本院和本校其他相關專業的師生積極參與。 在過去的一年裡,鏡海語言學社成功地舉辦了一系列學術沙龍。從2022年9月9日起,至2023年5月4日,共計舉辦25期。整個活動由鏡海語言學社年度社長中文系博士生周潔負責組織安排。本院中文系、英文系和日語研究的教師、博士生及受邀學者等29人做了報告,共30個主題,具體請參見“附錄”。 這一系列學術報告內容精彩紛呈,既有理論研究的深度思考,又有實踐應用的創新探索;既有學科交叉的啟發性思考,又有領域前沿的智慧分享;既有嚴謹深入的資料分析,又有生動活潑的案例解讀。這些報告不僅開闊了聽眾的知識視野、提高了專業素養,同時也在現實問題中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解決方案,並推動著語言學的蓬勃發展。所有與會師生都對報告給予了高度評價,會後的討論交流積極、熱烈。 我們衷心感謝所有參與和支持本年度學術沙龍的專家、學者和研究生。你們的貢獻和幫助,讓我們能夠堅持一貫追求的學術品質,拓寬校內外師生學術交流的管道。也懇請各位繼續關注我們的活動,並期待下一學年的“鏡海語言學沙龍”。 附錄: 2022-2023年度“鏡海語言學沙龍”目錄 (按時間先後排序) 期數 講者 題目 第42期 張秀松 《詞彙化研究理論介評和方法運用(一)》 第43期 張秀松 《詞彙化研究理論介評和方法運用(二)》 第44期 顧曰國 《當下鮮活語言:從北京猿人到當今土著線民》 第45期 徐  杰 《否定類型及其相關的句法語義問題》 第46期 張秀松 《語法化研究理論介評和方法運用(一)》 第47期 龍海平 《二元話語語法視野下語用標記的獨立小句來源研究》 第48期 鄭澤芝 《語料庫語言學研究理念、方法與新視野》 第49期 袁  健 寧瑤瑤 《從話語資訊句法化看漢語形容詞謂語句的完句條件》 張翠吉 許筱潼 《英漢自動位移構式中的運動與路徑》 第50期 張秀松 《語法化研究理論介評和方法運用(二)》 第51期 徐  丹 《北方漢語的地域性、多元性》 第52期 沈  培 《談談新出安大簡  <仲尼曰> 對於校對傳世古書的作用》 第53期 張和友 《漢語意合條件句的若干問題》 第54期 董秀芳 《漢語中的詞法重疊》 第55期 程  傑 《拉薩藏語名物化標記的功能分佈》 《漢英話題結構及相關的類型學差異》 第56期 胡敕瑞 《出土漢簡與漢代詞語》 第57期 楊文江 《山東萊州方言句尾“來”的多功能現象》 陳  章 《漢語數量短語的內部結構》 第58期 詹衛東 《面向計算的中文語法研究教授主講的形義對應複雜性的挑戰》 第59期 赫  琳 《國際學術話語權基本要素與提升路徑》 徐正考 《漢字功過如何評說》 第60期 蔡承佑 《“都”的形式語義:從言談結構到量化結構》 林諾疑 《福州方言“會”的隱性否定義與反事實義》 第61期 項夢冰 《從方言地理學的角度看平話的地位》 陸  爍 《為什麼我們喜歡朗朗上口? ——漢語韻律和諧句的神經加工特徵及其對語言康復的意義》 第62期 王少茗 《語言特區中的虛擬位移表達》 第63期 張小芳 《白語方言發聲的變異與演化》 第64期 楊凱榮 《從功能角度看漢語的句式選擇機制》 第65期 施春宏 《構式網路的運作:在互動中互塑》 第66期 許家金 《漢語本體及二語習得的語境共選研究》

鏡海語言學社的舊一年2023-05-18T20:22:13+08:00
2 05, 2023

語言學學術講座《構式網絡的運作:在互動中互塑》

2023-05-02T11:55:51+08:00

構式網絡的運作:在互動中互塑 講座提要: 隨著理論探索和應用分析的逐步深入,構式語法已經發展成為主流語言學理論之一。然而目前的構式語法研究仍以對具體構式的形義特徵及其演變過程的分析為主體,對構式網絡尤其是構式聯結的研究相對缺乏。基於此,本文討論構式網絡運作的基本原理和機制,以此考察構式網絡的形成過程及其特徵,進而探索互動構式語法的理論空間。 主講人:施春宏教授,北京語言大學教授。《語言教學與研究》主編。研究領域涉及漢語語言學、理論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近年著力從事構式語法、語體語法、漢語詞法學、語言習得與教學的理論與應用探索,並積極開展語言學前沿思想和成果的教學轉化與科學普及工作。宣導互動構式語法研究範式。獨撰和參撰專著、教材及工具書20餘部,發表語法學、語義學、詞彙學、理論語言學、規範語言學、語言習得、語言教學等相關領域學術論文130餘篇,以及語言學隨筆80餘篇、譯文數篇。目前作為首席專家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專案《基於漢語特徵的多元語法理論探索(多卷本)》。 講座時間:03/05/2023(週三:19:00-21:00) 講座地點:E21-2100

語言學學術講座《構式網絡的運作:在互動中互塑》2023-05-02T11:55:51+08:00
30 04, 2023

鏡海人文論壇《現代漢語[V1OV2的]構式的句法語義特徵及形成理據》

2023-04-30T00:08:30+08:00

現代漢語「V1OV2的」構式的向法語義特徵及形成理據 The Grammatical and Semantic Features of the "V1OV2 de" Construction in Modern Chinese and Reasons for its Formation 講座提要: “V1OV2的”是現代漢語出現頻率較高的口語運算式,也是一個典型的構式。本研究從構式語法視角考察了該構式的句法語義特微和形成理據。研究發現,“VOV的”構式是一類非典型的動詞拷貝構式,其構式義可以概括為“關釋已然事件造成某称事態的緣由”。該構式是受認知經济性驅動,在典型動詞拷貝構式基礎上經過移位、刪略和替換等操作形成的。語言理據和非語言理據協同運作,共同促成“V1OV2的”構式的產生和使用。 The "V1OV2 de" construction is a commonly used colloquial expression in modern standard Chinese and a typical construct.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grammatical and semantic features and the reasons for its formation from a construct grammar perspective.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V1OV2 de" is a non-typical verb-copying construction, and its meaning of constructioncan be summarized as "explaining the reason why an event has taken place in a certain situation." This construction is driven by cognitive economy and formed based on a typical verb-copying construction through operations such as transposition, deletion, and substitution. Linguistic

鏡海人文論壇《現代漢語[V1OV2的]構式的句法語義特徵及形成理據》2023-04-30T00:08:30+08:00
29 04, 2023

中國語言文學系嘉賓講座《漢語本體及二語習得的 語境共選研究》

2023-04-29T22:50:59+08:00

漢語本體及二語習得的語境共選研究 講座提要: 本次講座將首先介紹“概率語境共選語言觀”(許家金,2020,2023)。這一理念强調整體語境,注重言內(語言特徵)言外(社會文化特徵)語境的相互協同,以綜合考察語言運用,進而揭示語言形式與意義間的對應關係。母語習得之易,二語習得之難,均在於具體使用情境中的形義對應錯配。本次講座將通過研究案例闡釋該語言觀在漢語本體和漢語二語習得研究中的應用,並爲漢語教學提供一些啓示。 主講人:許家金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與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語料庫語言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許家金教授從北京外國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8-2009 年在英國蘭卡斯特大學語言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許家金教授在 AcrossLanguages and Cultures, Corpora, Corpus Linguistics and Linguistic Theo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 LanguageSciences 及 Lingua 等國際期刊發表多篇英文論文。過去 10 多年間,許教授主持開發了 20 多個語料庫,並負責維護“北外CQPweb 多語種語料庫平臺”(http://114.251.154.212/cqp/),該平臺已上綫各類語料庫 150餘個。 講座時間:04/05/2023(週四)19:00 /線上(騰訊會議:722-000-804 )/線下E21-2100

中國語言文學系嘉賓講座《漢語本體及二語習得的 語境共選研究》2023-04-29T22:50:59+08:00
25 04, 2023

深情致敬程祥徽教授

2023-04-30T00:21:42+08:00

深情致敬程祥徽教授 尊敬的程祥徽先生的各位親屬、同事、學生、友人,各位今天到場的和未能到場的朋友: 我們知道,就在前幾天,2023年4月14日,著名語言學家、詩人、教育家,我們敬愛的同事程祥徽先生與世長辭了。噩耗傳來,澳門大學人文學院、澳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師生均感萬分悲痛。程先生的遠行是我們澳門語言學界和文化教育界的重大損失。我們對程公的去世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並對黃翊教授及程先生的其他親屬表達最誠摯的慰問。 程祥徽先生,1934年11月19日生於武漢,祖籍湖北鄂州。筆名:程遠、向暉、程百發、祁齡九。著名語言學家、詩人、作家、教育家,澳門現代語言學研究的開創者之一。程教授自幼聰慧勤奮,他於1957年畢業於著名的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後獲香港大學哲學碩士學位。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他曾受到不公正的對待,遠走大西北的青海。程先生坦然笑對人生曲折,他1958年至1979年在青海民族學院任教,先後任助教、講師,並破格晉升教授。1979年在香港大學任兼職教師。1981年作為第一批知名學者,參與當時東亞大學(今澳門大學)尤其是中文學科的創建和發展。先後任語言教師、副教授、教授,東亞大學公開學院中文課程主任、澳門大學中文系主任、中文學院院長。 程祥徽先生在語言、文字以及文學領域長期潛心鑽研,學術視野廣闊,專業知識深厚,尤其關注兩岸四地的語言生活和語言規劃,並熱切投身其中,撰寫了大量論著,成果豐碩,影響深遠。他是倡議中文應該成為澳門地區正式語文的主要推動者之一,為澳門語言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澳門回歸前,他曾擔任澳門政府文化委員會委員、語言狀況關注委員會委員、法律翻譯辦公室顧問等公共職務。在澳門回歸祖國和政權交接的過渡時期,他高度關注中文取得正式語文地位之後的規範應用問題,在塑造現代澳門社會傳意的話語體系基礎方面做了大量實質性工作。回歸後,他應邀擔任北京市政協第九屆和第十屆委員,2011年獲頒澳門政府文化功績勳章,2019年獲頒“澳門人文社會科學傑出貢獻獎”。程先生是澳門語言學會的創始人和《澳門語言學刊》的創辦人。澳門語言學會和《澳門語言學刊》都是澳門語言學界的重要學術平臺和對外交往視窗。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包括我本人在內的現今工作在澳門各單位的眾多同行至今仍受益于程先生當年拼搏奮鬥的果實。多少年來,程先生一直是大中華和國際漢語語言學界代表濠江澳門的一張名片、一種標誌! 此外,程先生還是澳門寫作學會的創會會長及名譽會長、中國社會語言學會的名譽會長、中國修辭學會的副會長及多個學術社團的顧問。他還曾創辦《澳門寫作學刊》和《澳門民航學刊》等多個刊物,主編書籍二十余部,出版學術著作、詩集和散文集多部,著作等身,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程先生嚴以律己,誠以待人,性格堅韌,甘為人梯。多年來,他全力推進澳門高等教育事業和語言學研究的發展,同時在學術上獎掖後進,在事業上提攜晚輩。先生的理念和言行,也影響了一代代的語言與文化學者。這些學者立足漢語實際,彰顯優良學風,構建了澳門特色的學術話語體系。 我們與各界朋友一起深情致敬程祥徽教授! 我們永遠懷念程祥徽教授! 程先生的英名與風範永存!         徐杰教授在程祥徽先生告别奠礼上致悼词

深情致敬程祥徽教授2023-04-30T00:21:42+08:00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