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聞
《澳門語言學刊》2022年第2期速遞
《澳門語言學刊》2022年第2期 文章預覽 提 要:“奈X何”是漢語的常用構式,它產生於先秦兩漢時期,沿用至今。唐詩中“奈X何”中的“X”可以是代詞,也可以是名詞、兼類詞,還可以是短語。因此,“奈X何”中的“X”既指稱人,也指稱社會現象、事件事態、自然環境、思想感情等。在實際運用中,“奈X何” 構式有多種擴展形式,具有很強的語用功能。 關鍵詞:唐詩
第三届中國語言學嶺南書院開始報名
第三届中國語言學嶺南書院開始報名 The Third Southern Institute of Chinese Linguistics
第16屆國際閩方言學術研討會順利召開
第16屆國際閩方言學術研討會順利召開 第16屆國際閩方言學術研討會於2022年11月18日至21日在澳門大學順利召開。是次會議由澳門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研究中心主辦,召集人是本校徐宇航教授。會議由人文學院院長徐杰教授致開幕辭,徐教授歡迎與會學者,強調澳門“三文四語”的環境對方言研究甚為有利,並提及澳大致力“第三隻眼睛看國學”,建立特色人文學科的理念。中文系陳忠、邵朝陽、張璟瑋,英文系蔡承佑,日本研究中心楊文江,教育學院龔陽等教授參與分場會議主持工作。本屆會議論文採用差額評審方式錄取,來自中國內地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暨南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港澳台地區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台灣清華大學及海外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渥太華大學、悉尼大學等高校逾70名學者以線上、線下方式宣讀論文,另有超過200名學者以線上形式與會討論。 會議學術報告為期兩天,浙江大學莊初昇教授發表大會主題演講《閩北方言“弱化聲母”及“第九調”的來源新探》,分組報告議題涉及語義與句法、音韻與語音、文獻與文化、地理語言學及語言習得等領域。是次會議特設專家會談環節,在方言研究領域貢獻卓著的李如龍、施其生、張雙慶、甘于恩、邢向東教授分別就綜合分析、現象描寫等宏觀與微觀議題展開演講,為閩方言研究提供新的視角與方法。徐宇航教授以年輕學者身份致謝五位專家在方言領域開疆拓土、貽範後昆的首創之功。 會上澳大師生積極宣讀研究成果。徐宇航教授報告《廣東閩語的多功能詞“放”》,全面介紹廣東東部、中部、西部閩語“放”的多功能特徵,並對這種多功能特徵的形成機制進行考證;博士生戴瑜殷報告《語言接觸視角下的陽江方言多功能詞“去”》,梳理陽江方言“去”的用法與語法化進程,並對陽江境內閩、客方言“去”的語法功能進行考察,從語言接觸視角追溯“去”
中國語言文學系嘉賓講座《漢語中的詞法重叠》
漢語中的詞法重叠 講座提要: 重叠是漢語中一種重要的詞法手段。漢語中的詞法重疊種類多樣,基本都具有評價性形態的性質。。在現代漢語方言中,除了完全重叠和部分重疊之外,還 存在一種襯音重疊,即在基式與重疊部分之間插入無意義的襯音的一種重疊模式襯音重疊有些是原生的,有些是從非襯音重疊演變而來。襯音重疊在語義功能上
孔子學院學術講座《漢語意合條件句的若干問題》
漢語意合條件句的若干問題 講座提要: 漢語的條件句很多情況下是無標記的,比如, “你死了我做和尚”
孔子學院嘉賓講座《漢語方言的動詞變音及其形態化特徵》
漢語方言的動詞變音及其形態化特徵 内容提要: 在漢語方言裡,有些位於動詞後的虛成分伴隨著語法化的進程進一步與動詞詞幹融合在一起,形成“變韻” “變調”“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