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方言的動詞變音及其形態化特徵

内容提要:

在漢語方言裡,有些位於動詞後的虛成分伴隨著語法化的進程進一步與動詞詞幹融合在一起,形成“變韻” “變調”“兒化” “變韻變調” ”長音變調” “零形式”等多種音變形式。動詞變音的功能大致相當於普通話動詞後的“了、著、在/到、得”等的功能,分佈在河南、河北、陝西、山東、山西、遼寧、湖北、廣東、雲南、江西等廣大區域。
動詞𪆓音經歷了“實義詞>語法詞(功能詞)>附著詞>屈折詞綴>零形式”這個語法化“斜坡”的全過程,並在共時層面的地理分佈中展示出更多更豐富的音變細節。從形態向法角度考察,動詞變音已經具備典型的形態特質,即利用音節中元音(韻母)、音高(聲調)或者長(長音)的變化等內部屈折手段來表示不同的語法意義,這與其他語言中的形態表現並無二致。因此,漢語並不是純粹的分析性孤立語,而是形態與分析並存的語言類型。

講座嘉賓:

辛永芬教授,河南大學教授兼博士生導師,河南大學傑出人才特區支持計劃特聘教授。全國漢語方言學會理事,河南省語言學會副會長,“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河南省首席專家及核心專家組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為漢語方言學和國際中文教育。

講座時間:24/11/2022(週四)14:30-16:00 ,或線上zoom或線下E2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