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聞
澳門大學孔子學院學術講座《國際學術話語權基本要素與提升路徑》
國際學術話語權基本要素與提升路徑 講座提要: 國際學術話語權包括三個要素:學術主體、學術權和語言權,其提升的根本路徑是學術話語體系的建設和傳播。學術話語體系來源於傳統學術話語、引入借鑒的外國學術話語和現代學術話語。應從話語主體的思想觀念體系、話語客體的議題概念體系、言說載體的文本語言表達體系,以及針對不同話語受體的話語闡釋體系切入,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綜合性學術表達體系,為國際學術話語權的提升提供具體的、可操作的路徑參考。 主講人:
澳門大學孔子學院學術講座《漢字功過如何評説》
漢字功過如何評説 講座提要: 漢字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卻遭際各異。僅就兩千年來的漢字功過論而言,既有“驚天地,泣鬼神”的好評,也有“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差評;而評價漢字的角度、標準、原動力等也均存在顯著差異。 我們認為,評說漢字功過,首先必須要對漢字的性質及其起源與發展做出準確的把握和深刻理解,然後針對漢字本身的形音義和實際功能,對漢字的優點、貢獻做出客觀、全面的總結,對漢字自身存在的缺陷做出中肯的梳理和分析;在評價的過程中,既要注重探求漢字自我完善之路,也要注重剖析歷代人為干預所產生的利弊,並在此基礎上對漢字的未來發展做出展望。
苗歌研究十年記
劉鴻勇 | 苗歌研究十年紀 機緣巧合使得我的研究成果中出現了一本苗歌研究的專著。說這本書是機緣巧合,是因為2013年當我和我的學生吳芳開始調查湘西苗語的時候,壓根就不敢想像十年後我們能出版這樣一本書。
中國語言文學系嘉賓講座《面向計算的中文語法研究:形義對應複雜性的挑戰》
面向計算的中文語法研究: 形義對應複雜性的挑戰 講座提要: 現代語言科學的研究追求可以概括為三個充分:觀察充分、描寫充分、解釋充分。而觀察、描寫、解釋
中國語言文學系嘉賓講座《出土漢簡與漢代詞語》
出土漢簡與漢代詞語 講座提要: 本講擬以西北出土漢簡(簡稱西北漢簡)為考察對象,嘗試通過探討這批 材料中的一些詞語來一窺出土漢簡對研究漢代詞語的重要價值。本講將分別從
第三屆鏡海語言學圓桌研討會成功召開
第三屆鏡海語言學圓桌研討會成功召開 秉持“平等、親切、務實”的圓桌精神,澳門大學人文學院與鏡海語言學社於2022年12月5日至6日在澳門大學舉辦了“第三屆鏡海語言學圓桌研討會”。來自澳門大學、陝西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復旦大學、江蘇師範大學、澳門城市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澳門理工大學等高等學府近三十位學者和澳門大學的二十多位研究生參加了研討會。 鏡海語言學社創立於2011年,是澳門大學人文學院語言學領域師生的跨系民間學術團體。“鏡海”是澳門的一個美麗的別稱。本學年澳門語言學社的社長是博士生周潔同學。澳門語言學社承辦兩項學術活動,一是“鏡海語言學沙龍系列報告會”,每兩周舉辦一次,邀請兩位講者進行學術討論和交流。二是“鏡海語言學圓桌研討會”,每年在嶺南地區美好的十二月初舉辦一屆,邀請外地學者與本校師生一起討論共同感興趣的學術問題,發表研究報告,交換研究心得,瞭解研究軌跡,促進未來合作。 本次研討會為期兩天,議程安排緊湊。本屆圓桌研討會的議題安排十分自由,各學者既可以選擇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與研究心得,也可以報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還創新體制,全部報告均由在讀的博士生主持。與會學者發表26場報告,涵蓋句法學、語義學、實驗語言學、認知語言學、音系學、詞彙學、方言學、翻譯學和語言教學等人文領域,內容全面豐富。在開幕致辭時,人文學院院長徐杰教授用兩句話,八個字概括鏡海圓桌研討會的會議特色:暢所欲言,相互促進。暢所欲言指的是報告人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只要你認為值得跟大家分享就可以儘管講,沒有任何約束和框框。互相促進,重在“互相”,互相促進包括同事們之間,師生之間,主賓之間,和(校)內(校)外之間。更值得一提的是徐院長又藉此機會重新他此前倡導的一個理念,那就是“語言研究要努力走完最後一公里”。這一倡導也不斷得到與會其他學者的贊同和支持。在各位學者思想觀點的交流和碰撞中,聽會的研究生也獲益匪淺。研討會在熱烈的討論中圓滿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