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7日,袁毓林《人工智能大躍進背景下的語言學理論思考》,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
人工智能大躍進背景下的語言學理論思考 講座提要: 當今以深度學習為核心的人工智慧催生了科學研究的第五範式,本講座由此提出問題:語言學研究要不要呼喚第四/五範式?接著,具體介紹和評論人工智慧研究與技術開發過程中,有關專家對於下列跟語言學有關的問題的見解:(1)語言與思維關係怎樣?語言的主要功用是思考而不是交際嗎?從語言運用看智慧水準的圖靈測試還有效嗎?(2)語法這種智慧是人類獨有的嗎?語法的原理只適用於語言嗎?(3)現有能力超強的大型語言模型能否用作人與機器人交談的技術介面?有效的語言運用為什麼必須是一種具身智慧?具身認知的詞語接地和環境可供性為什麼重要?相應地,為什麼必須考慮具身性圖靈測試?ChatGPT離語言學有多遠? 主講人:
澳門大學孔子學院學術講座《國際學術話語權基本要素與提升路徑》
國際學術話語權基本要素與提升路徑 講座提要: 國際學術話語權包括三個要素:學術主體、學術權和語言權,其提升的根本路徑是學術話語體系的建設和傳播。學術話語體系來源於傳統學術話語、引入借鑒的外國學術話語和現代學術話語。應從話語主體的思想觀念體系、話語客體的議題概念體系、言說載體的文本語言表達體系,以及針對不同話語受體的話語闡釋體系切入,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綜合性學術表達體系,為國際學術話語權的提升提供具體的、可操作的路徑參考。 主講人:
澳門大學孔子學院學術講座《漢字功過如何評説》
漢字功過如何評説 講座提要: 漢字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卻遭際各異。僅就兩千年來的漢字功過論而言,既有“驚天地,泣鬼神”的好評,也有“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差評;而評價漢字的角度、標準、原動力等也均存在顯著差異。 我們認為,評說漢字功過,首先必須要對漢字的性質及其起源與發展做出準確的把握和深刻理解,然後針對漢字本身的形音義和實際功能,對漢字的優點、貢獻做出客觀、全面的總結,對漢字自身存在的缺陷做出中肯的梳理和分析;在評價的過程中,既要注重探求漢字自我完善之路,也要注重剖析歷代人為干預所產生的利弊,並在此基礎上對漢字的未來發展做出展望。
2023年3月10日,徐杰《否定類型及與此相關的句法語義問題》,河南大學文學院建院100週年系列學術活動。
否定類型及與此相關的句法語義問題
苗歌研究十年記
劉鴻勇 | 苗歌研究十年紀 機緣巧合使得我的研究成果中出現了一本苗歌研究的專著。說這本書是機緣巧合,是因為2013年當我和我的學生吳芳開始調查湘西苗語的時候,壓根就不敢想像十年後我們能出版這樣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