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語言學研究中心Centre for Linguistics
Slide
Centre for Linguistics
語言學研究中心
News2022-06-13T12:49:44+08:00

News 新聞

1211, 2022

《澳門語言學刊》“70後學人風采”欄目遴選

《澳門語言學刊》“70後學人風采”欄目遴選 《澳門語言學刊》2023年改版,隆重推出“70後學人風采”欄目!本欄目每期介紹4位語言學界的70後(含1970年)學者及其學術貢獻,旨在提供展示平臺,促進學術交流。遴選標準與工作程式如下: 一、遴選標準 為了進一步落實國家有關“破五唯”的政策,此項遴選不考慮被提名人代表性學術成果以外的其他因素,比如職稱、學歷、獎項、帽子和論著數量,也不考慮課題項目。

911, 2022

第十六屆國際閩方言學術研討會會議議程

第十六屆國際閩方言學術研討會 第16屆國際閩方言學術研討會將於2022年11月18-21日(其中18日為到會日與設備測試日,21日為離會日,學術報告環節安排於19日、20日)在澳門大學召開。會議由澳門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研究中心主辦,會議籌備組歡迎閩方言及相關研究之學者蒞會。 第16屆國際閩方言學術研討會議議程詳見附件,恭請各位專家學者垂注。 附件下載:《第16屆國際閩方言學術研討會議議程》

311, 2022

中國語言文學系嘉賓講座《談談新出安大簡<仲尼曰> 對於校讀傳世古書的作用》

談談新出安大簡《仲尼曰》對於校讀傳世古書的作用 講座提要: 《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二)》(上海:中西書局,2022)所收《仲尼曰》一篇簡文對校讀傳世古書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次講座略舉幾例加以說明:1、《仲尼曰》所引《詩》作“彼求我,若不我得。執我仇仇,亦不我力”,毛詩《小雅·正月》以及郭店簡《緇衣》、上博簡《緇衣》和《禮記·緇衣》所引詩皆在“彼求我”之後有“則”字。過去對於“則”是實詞還是虛詞,是屬上讀還是屬下讀,有不同的意見。現在可以肯定當讀為“彼求我,則如不我得”。2、《論語·里仁》有“造次”“顛沛”之說,根據簡本《仲尼曰》並結合古人訓釋,可以對“造次”“顛沛”作準確解釋,糾正長期以來人們的誤解。此外,通過簡文讀為“沛”之字的寫法以及本人過去對“波”“播”的相關研究,可以對《公羊傳》《楚辭》《詩經》中數處“沛”的含義作出新的解釋。 主講:沈培教授

1710, 2022

中國語言文學系嘉賓講座《北方漢語的地域性、多元性》

北方漢語的地域性、多元性 講座提要: 研究語言需要從地理環境、語言文化環境、歷史層次等角度考慮,如果單純從語言現象考察, 很難看到演變的軌跡。北方漢語其實可以分成不同的地域,其演變方式和結果也大不相同。這種地

1110, 2022

“鏡海人文論壇”2022/2023學年第一講

“鏡海人文論壇”2022/2023學年第一講 澳門大學人文學院舉辦“鏡海人文論壇”,由華南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黃國文以“系統生態語言學與和諧話語分析”為題發表演講,吸引近200名師生線上線下同步參加。 論壇上,澳大人文學院副院長李德鳳介紹了黃國文在生態語言學領域以及語言學界的成就與影響力。及後,黃國文簡單回顧了生態語言學的本質、興起、發展以及研究狀況,介紹了生態語言學是研究語言與生態的相互關係和相互作用,其中一個目標是探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進程中語言的作用。他還綜述豪根與韓禮德的學術思想,輔以生動的例子,介紹了系統生態語言學及其以問題為導向的研究特點。最後黃國文從中國語境及本土化的角度討論其所提出的“和諧話語分析”概念,探討其中國哲學根源,重點討論“以人為本”的假定和用於分析生態話語和行為的良知原則、親近原則和制約原則。 澳大人文學院院長徐杰和助理院長鄺耀基參加了是次論壇。會後,澳大師生和線上觀眾就演講主題與黃教授進一步交流,論壇在學術思辨的互動中圓滿結束。“鏡海人文論壇”每學年都會邀請不同研究領域的知名人文學者與澳門師生分享前沿研究成果,是次論壇為2022/2023學年第一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