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杰|語種的數量和語言的能力

2022年5月30日

講座提要

        語言潛能巨大,語言能力有限,並不是所有潛在的語言能力都能實現為真正的語言能力。群體和個體如果不能在多語環境中做出合理的語言組合選擇,正面的“語言資源”極有可能轉變爲負面的“語言包袱”失去其原有的資源價值。基於語言有“交際工具”“思維平臺”和“文化符號”三大功能,我們提出“一超多強”個體語言配套新理念。其基本思想為。一個語言用戶最理想的語言配套模式,是一個超強語言外加一個或多個比較強的語言。那個超強語言就是他用作思維平臺的主導語言,另外的一個或多個語言用作不同語言環境下的交際工具及其民族和身份認同的文化符號,當“一超”與“多強”不能兼顧時,應果斷放棄“多強”,力保“一超”。只有這樣,他才有可能最大化發揮自身潛能,才有可能在當今這個以創新能力論英雄的時代、在國際國內各類殘酷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講座回顧

         2022年5月30日,“南國北師鳳凰山中文講壇之十八:語種的數量和語言的能力”講座在勵教樓E205教室成功舉辦。本次講座邀請到了澳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語言學研究中心主任徐杰教授擔任主講嘉賓,由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張和友教授主持。由於疫情原因,本次講座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近1200人次觀看了講座。

        講座伊始,主持人張和友教授與雲端的徐杰教授和其他師生進行了簡短互動。隨後,張教授向大家介紹了徐教授的研究領域和學術成就,並對徐杰教授應邀為珠海園區學子講學表示感謝。

          徐教授的講座主要圍繞語種數量和語言能力兩個方面進行,語言風趣幽默。

         首先,徐教授從人們面臨的“語言煩惱綜合症”切入話題,結合新時代的雙語、雙言現象,從群體和個體兩個層面討論了如何將語言的“包袱”屬性最小化、“資源”屬性最大化的語言配套問題,並提出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人們掌握語言的數量應該視個人的需求而定。

        其次,徐教授結合具體案例分析了基於語言的“交際功能”“思維平臺”和“文化符號”三大功能提出的“一超多強”的個體語言配套新理念,即個體應掌握一種超強語言和一種或多種較強語言;並提出在“一超”和“多強”出現衝突時,應力保“一超”,放棄“多強”。

         徐杰教授還特別強調了語言的思維平臺功能,認為語言能力是綜合能力的體現,對個人潛能的發揮具有重要意義。

         徐杰教授的講座引起了現場和線上師生的強烈共鳴。首先,張維佳老師對徐教授的觀點進行了回應,認為語言能力是個人的職業能力,強調了學會用語言思維的重要性。

        隨後,劉銳老師就講座內容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並與徐教授交流。

        答問結束後,張和友教授對本次講座進行了簡要總結。最後,姚建彬教授再次對徐教授帶來的精彩講座表示感謝,誠摯地邀請徐教授在疫情消散後到珠海校區線下講學。講座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圓滿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