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切韻》的分韻原則
講座提要:
《切韻》是研究漢語中古音最重要的韻書,以《廣韻》和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簡稱《王三》)為代表·今以《王三》為准討論其分韻原則。《王三》分 195 韻,以平賅上去入為 61 個韻系。《切韻》有多少主要元音才可以滿足其分韻原則?對此學界一直有不同意見,由於缺乏全局性觀念,導致諸家擬音不一。我們認為在韻尾確定的情况下,《切韻》應該有 12 個主要元音才可以滿足其分韻原則。這是一個確定音系主要元音數量的理論問题,這個分韻原則還可以用於其他韻書如《中原音韻》等主要元音的數量與類型測定。至於《切韻》12 個元音的具體音值是哪些,還需要從五個方面綜合考虑才可以解決。
主講人:馮蒸教授,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北京國際漢字研究会理事。曾在日本神户市外語大學、馬來亞大學、台灣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台灣清華大學、台灣東海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訪學與講學。先後出版專著《說文同義詞研究》(1995)、《漢語音韻學論文集》(1997)、《馮蒸音韻論集》(2006)、《<爾雅音>音注研究論集》(2020),翻譯《原始漢語與漢藏語》(1995,[美]包擬古著,與潘悟雲合譯)及代表性論文 120 餘篇。主要從事漢語音韻學、訓詁學丶歷史語言學丶漢藏語比較硏究領域的研究。
講座時間:10/4/2025(週五)11:00/線下E21-3118